同时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走入深圳缘起。近来,有媒体声称近年来有很多深企外迁,认为这是深圳土地资源短缺、营商成本过高等因素所致。那么事实是不是真的如此?
从权威部门获得的调查数据显示,用所谓“深企外迁”来反映深圳整体经济发展态势和深圳营商环境变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说法。确实有为数不少的深企走了出去,但他们有的是出于整个企业在发展壮大之后的战略布局的考虑,其总部和核心部门却依然留在深圳,他们带出去的是在深圳经营发展积累下的经验与利润模式;也有被动外迁的,这些是因为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不符合深圳这座重视人居环境的整体产业发展要求的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企业,他们的外迁,是市场的必然选择,这种现象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普遍存在的。根据调查,目前,我市适应性外迁涉及的企业数量较少,涉及产值较低,约占外迁企业总产值的25%;扩张性外迁企业居多,涉及产值较高,约占外迁企业涉及总产值的75%。
权威的调查数据说明,与走出去的企业相比,近年来选择深圳、落户深圳的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远远多于迁走的小企业。据相关部门的统计,近年来,深圳外迁的企业约有3万家,但迁入的企业却达到了惊人的10万家。而且这些选择在深圳这片创业沃土发展的企业中,有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有大量高新技术企业,他们看中的正是深圳日益完善的产业链和完全市场经济环境,有一个全民支持参与的创新氛围,这些深圳特色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自主创新的典范企业到深圳这个以创新为根、为魂的充满活力的城市。
本土企业“扩张性”外迁。在深圳可谓家喻户晓、已经成为“时尚”代名词的茂业百货,在成都、重庆、无锡也同样人人皆知。在近10年的时间内,茂业百货从单一的门店成长为全国连锁的百货集团,在重庆、成都、无锡等多个城市迅速扩张经营当地的超大型商业+地产项目,把源自于深圳的“商业+地产”模式“克隆”到全国各地,具有鲜明的“深圳特色”。
“茂业还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出去。”茂业集团执行总裁、茂业商厦总经理邹明贵坚定地表示,企业“走出去”就是为了更快地发展。企业要把经营的眼光放得更远,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但无论茂业走出多远,根仍会留在深圳,并不断地将“深圳造”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各地。研祥智能总经理孙伟特意抽出时间认真地填写了有关部门发的深圳企业家满意度调查问卷。在调查问卷上,研祥今后还会加大在深圳的投入,并介绍合作伙伴到深圳投资。对于企业来说,更看重的是所在城市的软环境。在深圳政府机构办事,工作人员会一次性将所需材料、手续交代清楚,客户不用再跑“冤枉路”,这个看上去很具体的小问题,在其他城市并不一定能够做得到,这种效率和创业的软环境,深圳在国内绝对是领先的。他意味深长地表示,尽管多年来各个城市对企业抛出众多“橄榄枝”,提供可能在硬件上更优惠的条件,但企业仍然坚持留在深圳,深圳“弱政府、强市场”的大环境给在深圳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1、合资、外资企业青睐深圳
史泰博商贸有限公司华南区总经理林军异常忙碌。史泰博公司在深圳的电子营销业务下周就要开始试营业了,这标志着这家位居世界500强的办公用品巨头开始正式进驻深圳市场。从深圳市贸工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又有四家500强企业首次来深投资。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相关企业也看好深圳,纷纷迁往深圳。创建于1986年的美国史泰博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办公用品零售和分销商,在北美及欧洲地区拥有1780余家办公用品超市和仓储分销中心,通过门店零售、期刊直邮、网络销售(电子商务)和合约订购等多种渠道,服务于从SOHO一族到500强企业的各类客户。今年6月正式进驻深圳。
我们非常看重深圳的市场发展空间。在史泰博公司进驻中国市场后就开始“瞄”准深圳,在我们看来,深圳是座年轻的城市,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购物方式已经广被消费者广泛接受,另外,深圳的独特地域优势也决定了其在珠三角的引领地位,发达的物流业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决的条件。“这些是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而在不久前深圳召开的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一批重量级高新技术企业纷纷落户深圳。中外合资企业世纪晶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上个月该公司刚刚在光明新区正式投产。
项目立项前曾先后到了珠三角、长三角及中部一些省市考察,有的城市提出了免地价、无偿划拨办公楼等优惠条件。”公司董事长高敬德回忆说,从选址、奠基到投产,世纪晶源经历了三届“高交会”,经历了一千个日夜。当初一些城市提出的条件确实诱人,最后世纪晶源还是选择将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在深圳“开枝散叶”。“大力发展化合物半导体产业,是国家战略、历史机遇,成功布局深圳,是企业对深圳高科技发展基础、环境与能力的充分肯定,正因为深圳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有一个产业配套与区位条件相对领先的完善链条,我们才选择了深圳。位于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世纪晶源科技有限公司暨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基地占地3平方公里,总投资320亿元人民币,投达产后可实现10万人就业。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拉动相关产业产值约4000亿元人民币以上。这里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基地、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基地,是我国唯一产业全覆盖、产品高端化、技术核心性、自主创新型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基地。
深圳市贸工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深圳目前拥有外资企业18000家左右,名列“世界500强”企业有144家。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新批(含增资)投资总额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64个,较去年同期增加46个,投资总额66.54亿美元,合同外资33.08亿美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7.91%和31.53%,深圳依然是世界产业巨头的投资热土。此外,一些新重大项目如德国西门子中压开关公司、香港超捷造织、台资聚才集成电路设计等,以及意法集成电路芯片封装、世纪晶源化合物半导体、中华映管等一批产业链中关键性项目已顺利落户深圳,新增制造业项目的加盟,将继续强有力拉动深圳工业快速发展。
2、内地企业看好深圳“扎堆效应”
去年10月,长虹集团总投资逾4亿元人民币的长虹深圳研发基地在深圳高新技术区正式奠基。建成后,该基地将拥有信息家电、数字家庭网络、3G通讯、工业设计等研发机构,研发人员3000余人,成为长虹打造IC芯片设计、嵌入式软件设计和工业设计三大核心技术能力的强大引擎。非常凑巧的是,距离长虹研发中心选址不足100米,就有TCL大厦创维大厦,而国内彩电业另外一巨头企业康佳集团也同在一个区域内,全国彩电业四大巨头不约而同地“扎堆”,或将总部、或将研发中心定在深圳。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深圳作为中国彩电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各彩电巨头在深圳的研发基地的建设将进一步扩大其在该领域的领先优势,将促进和优化深圳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深圳在高科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为深圳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以高端技术为主的产业,需要的不仅是低成本的要素,还需要一些与之相适应的研发和配套环境,这正是深圳所拥有的优势。深圳长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董敏分析认为,尽管深圳劳动力成本、管理性费用成本相对较高,但深圳却拥有作为家电业研发创新中心所独特的优势。首先深圳电子类产业链非常发达和完备,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所需要的各类相关配套设施和技术都能在深圳周边找到,这就大大提高了研发的效率,缩短了新品上市的周期。其次,深圳特殊的地理和区位优势使其成为了全国高技术信息和人才的集散地,从而可以为企业创新寻求最佳的发展途径和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深圳的金融氛围好,内外资银行较多,且毗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性融资方便。更为重要的是,深圳拥有一个十分重视高科技的社会氛围。董敏指出,在深圳,大家对高科技很认同,对企业发展有一个良好的互动,很容易使人产生激情、触动。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新移民来自五湖四海和世界各地,汇聚了国际知名的企业与品牌,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科技人才。可谓“有样学样”,扎堆效应很明显。
□部门说法:5年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上升1253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突破7000亿元,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26家
1、深圳,高新企业创业乐土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深圳绝对是一块创业的乐土。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于沛说。自从市委市政府提出自主创新战略,决心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以来,深圳高新产业“芝麻开花节节高”,外地企业纷纷落户,本地企业茁壮成长。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2002年还不足2000亿元,今年预计将突破7000亿元大关!
2、必然选择:高新产业替代三来一补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在面临土地、资源、环境、人口“四个难以为继”的形势下,做出的必然抉择。在这种情况下,在深圳建市之初发挥了巨大作用的三来一补企业,由于其与生俱来的能耗高、污染重、附加值低等局限,将不可避免地从深圳经济发展的“主角”位置上淡出,由能耗低、污染小、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取而代之。2001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把政策资源向自主创新活动倾斜,发挥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形成的体制机制优势,吸引更多创新资源进入深圳。
3、不惜重奖:科技创新奖金创新高
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深圳可谓不惜血本,舍得投入。今年8月刚刚颁发的2007年深圳市科技创新奖,奖金总额达到2000万元,比去年的800万元翻了一倍多。最高奖项市长奖,奖金从去年的50万元增加到了100万元。腾讯的马化腾、创维的张学斌、大族激光的高云峰,都得到了这项“百万大奖”。为了调动科技企业的积极性,科技创新奖的奖项设置也推陈出新,取消了等级限制,奖项不再分“一等、二等、三等奖”,只分产业化类、医疗卫生类、高等院校类、重大工程类等7类,“隔行如隔山,不同行业怎么分高下呢?这种激励机制一改过去奖励不分行业和类型、人为划分等级、人为过多干预评奖等弊病,极大方便了企业申报,有利于激活创业者巨大的创新潜能。在一系列扶持、激励政策的推动下,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比亚迪汽车、联想THINK笔记本电脑等高附加值产品源源不断地从深圳出厂,行销全国甚至全世界;腾讯、迅雷等深圳土生土长的IT企业,几乎一夜之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中国网民的至爱。
4、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值5年翻两番
最新统计的数据:今年1——9月,深圳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5135.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9%, 数据虽然十分枯燥,但是有时候恰恰是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截至今年9月底,深圳市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26家,较2005年底增加81%;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从2002年的558.12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1811.82亿元;高新技术产品2002年出口额为156.86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3.69%,2006年上升到613.50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45.1%;高新技术产业对深圳GDP的贡献率从2002年的24.92%,上升到2006年的31.87%,成为对全市GDP贡献最大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02年的1709.92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6306.38亿元,2007年将突破7000亿元,5年内翻了两番。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规模自2005年以来稳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一位。数据的变化说明,深圳已经不再是那个依靠以“三来一补”为特色的传统制造、加工行业起家的新兴工业城市,它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创业的乐园。
□专家说法
一是、产业转移坚持“消长平衡”,专家分析认为,工业仍将是深圳经济发展之本、后劲之源
深圳市贸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的梯度转移是市场的经济规律,政府相关部门将坚持“消长平衡”原则,把握产业转移的节奏,在引导部分产业将劳动密集的加工生产环节向外转移的同时,积极促使企业的总部、研发中心、采购及财务中心留在深圳。
扩张性外迁符合产业发展。企业外迁可以分为适应性外迁和扩张性外迁,前者是指企业为降低土地、工资、水电等营商成本而整体搬迁至外地;后者是指企业为做大做强,把总部留在深圳,而在异地投资设厂,寻求产能的扩张或者将劳动密集的加工生产环节搬迁至异地。
目前,深圳市适应性外迁涉及的企业数量较少,涉及产值较低,约占外迁企业总产值的25%;扩张性外迁企业居多,涉及产值较高,约占外迁企业涉及总产值的75%。外迁的动因主要是企业用地需求难以满足,加上国家加工贸易等政策的调整也放大了上述因素的影响,客观上推动了一些企业外迁的步伐。
企业外迁归根结底是资本利益驱动的表现,是企业为寻求更大的利润而做出的经营选择,有其符合市场规律的必然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总体上分析,目前我市企业外迁主要以扩张性外迁为主,企业基于我市良好的投资环境、自主创新环境、产业配套环境和已形成的营销网络,即便外迁也更愿意将总部留在我市,而适应性外迁则主要集中在塑料制品、玩具、服装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外迁虽然可能给我市的工业产值带来一定影响,但有利于我市“腾笼换鸟”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实现功能置换和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这个意义上讲,扩张性外迁也是一种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的外迁。
二是产业转移要把握节奏
贸工局对企业外迁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按照“消长平衡”原则,积极研究措施,把外迁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一方面对适应性外迁(整体外迁)要予以有序引导,控制外迁节奏,同时鼓励其将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乃至企业总部留在深圳;另一方面,对扩张性外迁(总部仍留在深圳),则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不断完善相应营商环境,鼓励其扎根深圳发展。
深圳市贸工局已拟定《关于规划建设深圳先进制造业总部基地的初步方案》上报市政府,开展了产业集聚基地总部功能区建设,并抓紧出台《关于鼓励外商投资在深圳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当前在加快九大产业集聚基地和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抓紧推动连锁商业总部和先进制造业总部基地落地工程满足企业的总部或研发、营销和核心部件生产环节留在深圳的用地需求。同时,深圳正在加快老旧工业区改造升级,为优势传统产业营造好的产业配套环境,促使其发展壮大。此外,今后着力解决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用地问题。
市贸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工业仍将是深圳经济发展之本、后劲之源。今年全市已组织约300家企业参加各地区域经济合作及国内经贸合作活动,擦成近百项合作项目,各类合作成交或协议意向金额近250亿元。目前,盐田(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龙岗(吴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南山(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已被省政府认定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