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企业外迁,不可避免地要谈到一些高污染企业的退出。近年来,深圳通过严格的环保准入和产业退出机制,将一批高污染企业淘汰出了深圳。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此举影响到一部分企业的自身利益,却给深圳腾出了更大的环境容量,给更多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1、高污染行业逐渐退出深圳
深圳市面临着四个难以为继,在环境容量有限的状况下,环保部门一直在探索建立高污染企业的退出机制,对制革、小电镀两个污染大户行业,更是制定了具体的退出时间表。根据市环保局有关统计数据,去年一年,环保部门就关停了污染企业或工序435家,完成了牛皮、小电镀行业企业在深圳市的退出。以皮革行业为例,拥有最多皮革企业的龙岗区,其龙岗河流域共有制革厂33家,这些企业多使用上世纪80年代初建时的老工艺,废水有机污染负荷大、产生的污水多,加上各企业布局分散,治理难度大,加剧了龙岗河的“黑臭”现象,如今,这33家皮革企业已经关停或转移至其他地方,实现了全部退出。再以宝安区为例,作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三分之一左右的经济大区,从前年10月份起,宝安区就开始着手淘汰不良企业的前期工作,去年前10个月,宝安区就共计淘汰了高污染、高能耗等不良企业1260家。值得注意的是,据统计,该区去年在1至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上升29.5%和37.6%的前提下,万元GDP水耗、电耗分别下降15.3%和12.7%,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产出GDP和实现税收分别增长19.9%和47.7%。此举不仅没有影响到宝安区的经济发展,反而探索出了一条速度效益型的经济发展新路子。
2、企业有序转移和升级相结合
对于高污染企业的退出,深圳并不是绝情地“一刀切”,而是关停和有序转移升级相结合。一方面,通过整改,取得安全许可证的危化企业和符合环保排放标准的企业,可不予关停;另一方面制订产业退出援助政策,对于技术水平低、产业关联度不强、资源消耗多、经济效益差、靠压低劳动力成本维持生存、已不适合在该区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向市外转移。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有意外迁的企业,环保部门负责提供咨询服务,集中发布转移信息,以批量优势争取优惠条件。为淘汰污染企业,环保部门专门配套制定疏导措施,比如对包括制革在内的重污染企业实施异地发展,整体搬迁。市环保部门专门邀请省环保局,以及周边城市阳江、江门等市的政府部门进行精心研讨,加强沟通,为搬迁企业提供必要服务,搭好桥梁,做到企业搬迁符合环保政策也便于集中管理。
此外,对于一些高污染的企业,宝安区环保局还动员他们把总部留在宝安,除生产加工环节可以迁出外,研发、设计、接单、通关、物流等都可以留在宝安。市环保局有关人士表示,建立高污染企业退出机制,逐步淘汰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和低产出的行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一方面影响到一些企业的自身利益,但实际上也是为经济发展铺路,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的退出为经济发展置换环境容量,同时,可以将更多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请进来。
3、核心提示:这两年确实有一些企业离开了深圳,但离开的是些什么企业呢?应该说,从深圳有关部门调查统计的数据表明,高污染、高能耗的占了多数。去年前10个月,仅宝安区就淘汰了高污染、高能耗等不良企业1260家。这些企业的外迁不仅没有影响到宝安区的经济发展,反而探索出了一条速度效益型的经济发展新路子。市场发展了,一些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不仅要迁出去,而且是政府引导外迁,这符合全市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