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礼品在线
首 页
协会组织
政策法规
行业资讯
会员之家
联系我们

实施《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诠释话题再度升温

【政策解读】2007-01-01 00:00

备受关注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将于9月8日起正式实施,《规定》的出台和实施让外资并购话题再度升温。
基于多方面原因,我国于日前出台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规定》在博得国内喝彩声的同时,也引来了国外的质疑之音。英国媒体评论说:中国保护主义正在抬头,外资遭遇“紫禁城”。对此,商务部条法司司长尚明表示,《规定》生效后,将对外国投资者并购国内企业的审查更透明、更规范和有可操作性,其审查的规则不会对中外企业正常并购产生不利的影响。《规定》会促进外资并购的健康发展。从表面上看,《规定》对外资并购进行审查和控制是“从严”了,但是,明确细化的规范澄清了社会上一些诸如“恶意并购”等似是而非的概念,对于那些合规的并购其实是一种促进。
即便是经济极度发达的美国,对外资的并购也极为谨慎。除了反垄断法确保外资收购不会形成市场垄断之外,美国还设有外国投资委员会这样的专门机构对外资并购进行经济安全审查。2005年,中海油竞购优尼科、联想收购IBM电脑业务以及阿联酋迪拜公司收购美国六大港口等事件中,收购方都曾受到这一机构的审查。《规定》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了保障。沈丹阳认为,《规定》对可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造成过度集中、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设置了事先防护的措施和事后的监管办法。
根据《规定》,并购方在中国市场年营业额超过15亿元的和市场占有率达20%的,并购导致一方市场占有率达到25%或者一年内连续并购10家企业的,都必须向商务部和工商总局报告。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并取得实际控制权,涉及重点行业、存在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因素或者导致拥有驰名商标或中华老字号的境内企业实际控制权转移的,当事人应就此向商务部进行申报。
《规定》指出,如果当事人没有申报,但其并购行为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商务部可以会同相关部门要求当事人终止交易或采取转让相关股权、资产或其他有效措施,以消除并购行为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专家视野:“斩首行动”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在并购的诸多模式中,有一种模式被形象地称为“斩首行动”——选择弱势行业里的龙头企业,通过并购获得其控制权,控制该行业某一个地区甚至全国的生产。这一跨国并购模式正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一旦越来越多的中国行业龙头企业被跨国公司并购,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将明显下降。如果听任跨国公司的恶意并购自由发展,中国将会出现核心技术缺乏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并购问题专家韩彩珍说,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最大负面效应是市场垄断的威胁。跨国公司利用资本运营控股并购我国企业后,凭借其雄厚实力逐步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对我国产业尤其是战略性产业的控制,将可能垄断或图谋垄断国内一些产业。
工商总局的一份题为《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的调查报告指出,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垄断状况非常突出。跨国公司正在利用其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扩大垄断地位。资料显示,中国多个行业总产值的比重中,在华跨国公司的份额不断上升。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在华跨国公司所占据的市场份额都在1/3以上。
行业影响:
一是、零售业并购进入“活跃期”
由于限制少、壁垒低,零售业正在成为兼并收购的热点领域之一。专家认为,整体而言,目前我国零售业的集中度仍然不高,8日起实施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对外资并购设定了一系列“游戏规则”,但不会给外资零售企业的并购热情泼冷水。《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设置了“反垄断审查”等门槛,但就整体而言,我国零售业的市场集中度还不高,跨国零售企业的并购热情不会受到太大打击。零售业并购在中国仍然有很大的潜力。目前,中国零售业的销售额在全球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约为5%,而并购额所占的比重仅为2.3%。由于一线城市趋于饱和、竞争激烈,不少跨国零售企业纷纷向国内的二、三线城市拓展。那些位置不错但经营不善的国有商业网点,很有可能成为被兼并收购的重点对象。但在国内的二、三线城市,大型商业设施的固定成本约为一线城市的70%,而每平方米的销售额却只有后者的50%左右。因此,外资及本土大型零售企业都开始面临如何提升“经营质量”、获取持久竞争力的问题。
二是、装备制造业并购“伤筋动骨”
长期以来,我国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约占总体利用外资规模的60%一70%,并在近年来呈持续增长的势头。近年来,跨国公司已开始大举进军我国大型制造业,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0家工程机械公司,已有9家全面进入中国,并购重点直奔我国工程机械业、电器业等领域的骨干企业、龙头企业。
就在引起广泛关注的徐工并购案发生之前,在国内的装备制造业中,一系列“饮鸩止渴”式的引资并购高烧难退:大连电机厂外资并购案、西北轴承厂外资并购案、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外资并购案、无锡威孚外资并购案、锦西化机外资并购案、杭州齿轮厂外资并购案……在这些引资并购中,中方痛失品牌、市场和产业平台的残酷现实一再重演。外资并购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伤筋动骨”目前还只是局部情况,但任其发展的趋势却很可怕。外资汹涌而至,已经带来了负面效果--行业失去自主发展的空间,因此,应该态度鲜明、理直气壮地设定限制,因为对外资并购国内制造业实行行政与法律干预是国际惯例。
三是、本土日化品牌“复兴”之路漫长
上个世纪90年代,宝洁、联合利华等外资日化巨头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外资企业需要搭国内名牌便车迅速进入中国市场,本土日化企业希望选择合资路,借势于外资的广告轰炸和雄厚财力。于是,双方“投桃报李”。1994年前后,我国日化品牌掀起了一股“外嫁潮”。一些当时红红火火的联姻,事实后来证明,结果并不如意。一方面是碧浪、汰渍、奥妙等外资品牌在国内声名日响,另一方面是高富力、熊猫、活力28等“老品牌”的市场不断萎缩,品牌为人所淡忘。于是,一场内资品牌的复兴运动开始兴起。2000年9月,作为熊猫“娘家”的北京日化二厂与宝洁达成协议,提前终止熊猫的使用合同。2001年5月,宝洁将广州浪宝60%的股权全部转让退出合作。随后,广州浪奇也将其在广州浪宝中22%的股份转手,并且出资3300万元收回了“高富力”的洗衣粉商标专用权。走了几年曲折的合资路,一些品牌淡出人们的视野,一些则选择收回品牌,重新自强自立。目前中国日化行业的市场容量为几百亿元,其中国外品牌已经占据大半江山。要取得昔日的市场占有率,本土企业任重道远。
新闻背景
外资并购已成重要引资方式主要集中在四大领域
从食品、日化行业到装备制造业、服务行业,近年来,外资并购事件在我国屡屡发生。不过,外资并购并非我国独有。在全球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基于对资源共享的考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逐渐兴起的一种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外资并购在全球得到迅猛发展。数字显示,上世纪90年代,外资并购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0.2%,远远超过全球对外直接投资15.1%的平均增速;90年代中后期,外资并购投资占国际直接投资的比例已达70%~90%。因这一方式能给引资东道国带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一些国家来说,并购已成为其主要引资方式。吸引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外资并购份额也日益扩大。并购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大领域:
 
一是能源生产、基础材料工业领域的并购。从2003年开始,金属冶炼、钢铁、水泥、化工原料等材料工业成为主要的高增长领域,海外资金对国内相关领域的投资活动进入活跃期。
二是机械制造领域的并购。近年来,轴承企业、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收购,以及目前沸沸扬扬的徐工收购案,就都发生在机械制造领域。
三是具有巨大市场规模和长期增长潜力的食品、消费品生产领域。
四是新技术服务和正在逐步兑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走向开放的商业、金融服务业领域。(据深圳商报)
 

    深圳市工艺礼品行业协会

    电话:+86-755-83040066        传真:+86-755-83040080        客户服务QQ:53412612(群)

    版权所有:深圳市工艺礼品行业协会        网络实名:深圳礼品在线

    网站建设:亚太纵横创意机构 0755-26523653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9054103号-1         网站邮箱(E-mail):szlpxh@126.com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