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大会上,福田区出台了 “1+5”文件,即《福田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方案》、《福田区关于发展循环经济资金扶持暂行办法》、《福田区机关绿色办公暂行规定》、《福田区创建生态社区实施方案》、《福田区推广清洁生产试点方案》、《福田区关于创建“绿色旅游饭店”鼓励实施节能环保改造的若干措施》。这是该区指导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内容包括三大方面、22条措施和“九大工程”的举措。充分发挥了政府积极引导的作用,担当好战略思想的领导者、法律法规的执行者、政策环境的营造者角色。牢牢抓住了独创性、偏重性、典范性和自然性,做大文章,打好关键牌。
(一)在经济发展上创出“高速低耗”新模式
在循环经济的战略层面上,面临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国际上通行的有三种选择:
一是“低速低耗”模式,则以较低的发展速度为代价,保持较低的能源消耗;
二是“高速高耗”模式,以较高的资源消耗为成本,赢得高速度的经济增长;
三是“减速减耗”模式,这是一条速度和消耗之间折中的路线,也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模式。福田在思考,第一种模式绝不符合目前的发展趋势、发展速度,第二种模式与杀鸡取卵无异,第三种模式又只是“跟风”。
福田区提出一定要采取符合辖区基础、条件、能力的最优、创新模式———采取“高速低耗”发展模式,即“以较低的资源消耗,赢得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需要极大的胆略和气概的。无论从该区的单位土地产出GDP,单位土地产出税收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多元这一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还是从该区提出的发展“1+3”经济结构来说,“高速低耗”既具备了创新性,又符合实际和可操作性。
在22条措施中均可体现这一目标: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以“1+3”经济架构为发展方向,要以总部经济为龙头,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软件、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的总部、研发、经销、服务等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产业环节在福田聚集;商贸、金融、文化等现代服务业要走高端化道路。又如,严格执行产业准入和工业用地控制标准,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发展……从中我们均可看出,福田在走“高速低耗”的发展模式道路上,已经明晰前程,一条路走到底。
(二)在产业规划上偏重“科技优先”
循环经济要全面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全面推行循环经济的关键在于实现工业生态化,实现工业生态化的关键在于实现企业的清洁生产,而实现企业清洁生产的关键就是在于科技创新,显然,科技进步在循环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技术支撑地位。提出在发展循环经济中要大力实施“科技优先”策略,提出要靠科技创新的力量,从根本上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并着重鼓励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着力研发和生产清洁环保的产品。有了目标、有了重点,才能“打”得稳、“打”得准、“打”得好。
在《福田区关于发展循环经济资金扶持暂行办法》中具体提出。如符合节能、节水、节材、清洁生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和固体废物分类回收等循环经济要求的项目、产品,或采用符合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等循环经济要求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项目,福田区政府将按项目投资的30%以内进行补助。社会力量举办的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公共技术平台、研发中心等区政府原则上给予举办单位不高于50万元的补助等等。这些要求、措施、办法都可以体现出该区将把“科技优先”策略深入实施,做到优先搭建循环经济新平台,优先用循环经济的高新技术来改造工业园区,优先引进发展循环经济的高新技术企业,优先扶持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及技术发展,走出一条以自主创新引领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
(三)借助“九大示范”工程形成示范效应推动发展
在今年要启动生态社区建设、产业园区生态升级、河流生态治理、政府电子政务、政府绿色采购等“九大示范”工程。九大工程主要是起到典范、引导作用。循环经济目前还是个新生事物,接受新生事物往往会经历一个过程,而缩短这个过程的最好办法就是有示范。
搞不搞循环经济,企业有自主权,主要是靠市场来调节,但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靠政府来引导。特别是在循环经济发展开始阶段的关键时刻和增长与消耗发生矛盾的重要环节,政府用看得见的典范来做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福田区需要试点推动、典型引路,借助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事例进行工作的引导和带动。通过抓好一批生态工业示范区,推进园区生态化改造;抓好一批绿色建筑和绿色社区建设,实行垃圾分类,污水入网处理和中水回用;抓好一批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示范工程,促进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抓好一批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工程,支持资源节约、利用、处理、回收等实用技术开发等等。
这些工程的一个特点是特别重视资源开采环节、资源消耗环节、污染控制环节、资源再生环节、消费环节,紧密围绕自然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如生态社区建设工程,努力实现社区“八化”,即规划布局合理化、工程质量标准化、建筑材料环保化、能源消耗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环境建设生态化、公众参与制度化、消费行为绿色化。建好后起到良好经济、社会效应。(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