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作为科技行业和资本市场最热门的关键词,被广为人知。仅从中国的投资规模来看,2014年虚拟现实技术算正式进入VR市场,随着VR投资热情的不断高涨,同时也不断激发了VR科技的热潮。但是随后,VR行业的发展遭遇“冷冻期”,新一轮的市场洗牌即将开启。
2016年,“VR”这个过去生僻的两个英文字母开始成为热搜词语,不仅众多的创业者、投资者纷纷入局VR领域,就连大众也开始熟知起“VR”。
VR之所以会受到如此多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基于全新技术的应用,并能够和现在的很多商业形态都能产生很多联系。电视、电影、家装、地产、购物等诸多我们生活相关的细节都能够通过VR进行全新的呈现。这些呈现让我们的观感能得到极大提升,甚至能够颠覆我们对事物的常识看法。
然而,VR行业虚高的泡沫却很快被打破,2016年下半年,裁员倒闭、融资困难的消息频现,VR开始经历一场资本“寒流”的洗礼,身处VR旋涡的企业和资本也逐渐冷静下来。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遭遇瓶颈期,市场发展速度缓慢,原因主要有:技术不过关、产品价格过高、市场消费力不足、使用环境受限严重、虚拟现实影片内容匮乏等。其中,现有技术仍无法完全解决虚拟现实带给人体的晕眩感,是虚拟现实无法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原因。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认为,差距还体现在优质的虚拟现实内容应用不足,以及产业生态尚未成形、产业链协同不足等方面。
任何科技创新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虽然道路曲折,但依然潜力无穷。近日,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NBA)金州勇士队开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监控球员的伤病情况,通过“眼同步”技术评估和监测与脑震荡相关的各种平衡和协调问题。
虚拟现实技术还逐步被运用到高等教育领域。例如,利兹大学的牙科学生,会戴上虚拟现实头盔接受训练,检查出现在他们眼前的牙齿;医学院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研究肿瘤和伤口。
随着应用广度不断扩展,我国VR产业正由用户、技术、硬件、内容、开发者、渠道、资本等力量共同推进,一个良性VR产业生态圈初步建立,形成一条集工具设备、行业应用、内容制作、分发平台及相关服务在内的全产业链。VR产业市场规模增长速度非常快,预计2018年中国VR市场将突破百亿元大关。未来5年,VR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80%。预计到2021年,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VR市场,行业整体规模将达到790.2亿元。
新一轮洗牌是新科技诞生必然要经历的阵痛。未来或许有更多厂商研发虚拟现实产品,制定产品标准,积累用户体量。经过市场筛选后,有些平台、系统会生存下来,有些则会被淘汰出局。正是在这种激烈的市场洗牌中,虚拟现实技术会不断进步,成本会不断降低,安全性和普及性则会大幅提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虚拟现实技术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沁平表示,虚拟现实是一项可能的颠覆性技术,其实现了从 2D到3D显示的突破,观看视野范围的突破,交互方式的突破,而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还可能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