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
【行业资讯】来源:解放日报2017-11-17 14: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言简意赅,高屋建瓴,掷地有声,振聋发聩。这就是一种文化宣言,一种强烈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宏观文化表现。意味着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的开启。
文化其实分宏观文化、微观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不同层面。十九大报告对这些作了全面论述。
宏观文化。在“两个一百年”目标即将实现的今天,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中国“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创举。中国正在“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向天下承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这是一种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将为全世界带来全新文化。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我们的目标十分清晰,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是一种何等宏大的文化现象,令世人瞩目。
微观文化。微观文化其实渗透在社会的每一个细胞中,渗透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中。小到一个产品、一个物件、一个品牌,一道菜肴、一樽酒、一杯茶,乃至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着装出行,都体现着微观文化。而微观文化的核心还是人,以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创造性和创造力为第一位。所以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新时代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微观文化汇聚起来,便会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引领社会风尚,推进社会原动力,形成人们自觉遵循的社会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是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微观文化活力四射,将为我们的“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为人类社会作出重要贡献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物质文化。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物质文化建设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四纵四横的高铁已然为中国社会生活提速,八纵八横的蓝图正在实施,绿色节能汽车已经上路,高楼大厦林立于每一座城市,量子卫星上天,5G手机芯片问世,信息时代云计算全覆盖,军事装备更新换代,地铁成为许多城市的出行方式,小城镇建设使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的一切,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其实是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尺,衡量着社会进步的步伐。但是,居安思危才能不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他各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也对物质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的五年,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信会得到大大缓解,区域间的差距也将进一步缩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会得到基本满足。而两个十五年,建成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令人充满信心。
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它既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也有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创新文化。所谓文化创新方式之一,便是源源不断地创作鲜活的文学艺术、音乐绘画作品,制作影视和动漫产品,等等。而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所涵盖的题材题旨,所释放的正能量将形成精神文化力量,鼓舞全社会充满激情地自觉投入到全方位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军事、医学等各个领域的创新中去,极大地丰富全社会的精神文化宝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服务。与此同时,还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因为,再丰富的物质并不能解决人们精神方面的发展需求,这是一种客观事实。
显然,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准确地说,文化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