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应实现共生共融发展
【行业资讯】来源:深圳特区报2018-01-24 14:58
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肇庆、江门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也是中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进一步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家顶层设计明确了将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带动全球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重大带动作用。如何实现这一宏大蓝图?今年省两会上,农工党广东省委会提交了数份提案,从宏观层面建议构建大湾区整体协同发展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应是市场一体化的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的GDP总和相当于世界第十大经济体,实力不容小觑,却也存在明显的短板。其一是11座城市产业结构性和互通互补性问题突出,有的发展空间不足,有的投资配套受限,有的向外找增量,有的只能扩内需。其二是珠江东、西两岸的整体联通不畅,已经成为阻碍大湾区整体协调发展的瓶颈。其三是各城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质竞争、重复建设的情况,致使整体综合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相互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还在拉开。
“粤港澳大湾区应是市场一体化的大湾区,是市场规范化的大湾区,是市场法制化的大湾区,11座城市相互之间必须形成共生融合发展的理念,建设共存优化合作的环境,创造联通联动发展的条件,克服并避免以邻为壑、互相掣肘。”农工党广东省委会提案建议,在国家政策引领和中央政府协调下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推进委员会”,由11座城市的行政首长组成,实行主席轮值制度,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导向,以共生同存理念为指针,以整体对外拓展全球化大市场为目的,发掘区域协同发展的潜能和优势,完善一体化共商、共建、共享的统筹推进机制。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高端产业
农工党广东省委会提出的《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协同发展模式》的提案认为,大湾区未来的发展要以创新驱动作为立足点和推进器,发展高端金融产业和高端制造业。
提案建议,粤港澳大湾区要有效利用香港、广州、深圳三大中心区和其他城市各自在科研基础能力、科教创新能力、科技应用孵化、科技企业创设等现成优势,打造创新平台,夯实创新基地,转化创新成果,促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新业态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回廊式、虹吸式的中国新型“硅谷”。
同时,要充分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离岸中心优势,广州的央企国际化基金财务管理中心、全国私募股权交易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优势,深圳的证券业和对口香港的人民币国际化后台优势,再加上南沙、前海、横琴黄金三角构成的自贸区优势,打造全球性金融高地,以高端服务业为核心推进“科技创新+金融创新+机制创新+法制创新”。
农工党广东省委会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国内一流、国际领先,但在国家级实验室、国家新材料实验室建设方面,还与先进地区有较大差距。未来大湾区应以新产业、新能源、新制造、新材料、新科技、新智能为目标,注重研发、智造、创造,并配合统筹布局商业开发、生产基地、货物流通等资源,建成高精尖研发基地、科创孵化基地、装备制造基地、物流枢纽基地、综合产业基地、国际中转和外贸基地等。
立足建成世界一流超级多功能大湾区
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应具备国家格局,立足建成世界一流超级多功能大湾区。在建设过程中,也应有全局观念,发挥辐射作用,分层级实现逐步带动。第一层级是大湾区11座城市之间的一体化提升发展;第二层级是带动粤东、粤西两翼和粤北地区经济社会腾飞发展,以及环大亚湾湾区、大广海湾区、大汕头湾区、大红海湾区、大海陵湾区、雷州半岛,整合陆地经济与广阔的海洋经济全域发展;第三层级是辐射内地省份,对接长江流域经济带联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