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远超金融和地产!原来这才是深圳第一大产业,背后隐忧不少
【行业资讯】来源:南方都市报2018-11-02 15:07
深圳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超过金融业和房地产,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规模在去年跃居全国首位,去年制造业税收成为税收第一大行业,10月31日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工业发展报告指出,企业成本持续上涨,制造业企业利润整体偏薄。上游原材料成本大幅提升,挤压深企利润空间。
数据
去年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规模跃居全国首位
《深圳市政府关于工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显示,和其他城市相比,深圳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规模已从“十三五”期初的全国第3位提升至2017年的全国首位,增速在体量相当的城市中高于上海、苏州和广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仅次于上海和苏州,位列全国第三位。
2017年工业占全市GDP的比重达38.7%,体量是金融业的2倍以上,房地产业的4倍以上,增速分别高于金融业和房地产业3.4个和7.4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9.9%,远超过金融业和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工业也是深圳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17年深圳制造业税收1284.6亿元,是深圳税收第一大行业,占比超过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工业对全社会就业的贡献更为突出,2017年工业的从业人员数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51.7%,是带动社会就业的第一大行业。
目前,深圳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核心,机械装备、优势传统产业、电力和石油开采业为辅的五大行业板块,合计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90%。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8.6%,是深圳工业的第一支柱产业,整体营收规模约为全国的六分之一。机械装备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电力和石油开采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9.3%、6.3%、4%和3%。
规上企业数量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
截至2017年底,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7944家,规上企业数量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其中,民营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0%左右。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总量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累计达404家。
依托科技研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深圳对企业技术研发、产品示范应用和产业化项目予以全链条支持,助推企业不断扩大产品竞争优势。深圳通信基站、交换机、彩电、机顶盒、手机、无人机等多项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如彩电产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手机产量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除了华为、中兴、比亚迪、迈瑞等一批“老牌”龙头企业外,一批企业快速崛起并成为相关新兴行业的“单项冠军”、“独角兽”,如新型显示领域的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柔宇科技,新材料领域的贝特瑞、星源材质,新能源领域的欣旺达,IC 设计领域的海思半导体、汇顶科技,无人机领域的大疆,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必选、云天励飞、奥比中光等。
今年以来,深圳工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1至8月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25.6亿元,同比增长7.5%,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增速1个和1.5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增加值3807.3亿元,增长10.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3547.1亿元,增长10.5%;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分别高于全市工业增速2.8个和3个百分点,是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02.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9%,同比增长10.9%,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3%,是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第一大产业。
问题
企业成本持续上涨,制造业企业利润整体偏薄
《报告》还提到,深圳工业用地整体规模远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工业用地供应量较低。工业园区较为分散且发展不平衡。部分老旧工业园区主导产业不明确、园区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企业成本持续上涨,制造业企业利润整体偏薄。近两年部分园区业主以年均5%-15%的幅度持续调涨租金价格。一线工人成本远高于周边城市,企业招聘难度和成本都有较大提升。
深圳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下游,近两年上游原材料成本大幅提升,挤压了深圳企业的利润空间。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中小工业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深圳高等院校较少,基础研究底子较薄,对后端的产品创新、应用创新的支撑还不够,与国内高校集聚的城市存在差距。重要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依赖性较强,特别是在材料生产和设备生产方面底子差、差距大。
布局
引进10个以上超1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
《报告》指出,深圳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工业高端化发展。抓紧出台实施《深圳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方案》,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优质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落实《深圳市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促进各区新兴产业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的良好格局,力争到2020年在优势领域打造出万亿产业集群,在前沿领域争取建成一批带动能力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深圳还将推动重点产业补链强链。围绕信息通信、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成套装备等重点领域,开展集中式招商攻关,每年引进10个以上超1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打造特征鲜明、引领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链,增强深圳工业发展后劲。
《报告》还提到,深圳要引导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出台《深圳市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行动计划》,在服装、家具、钟表、黄金珠宝、眼镜等重点领域,鼓励企业提高创意设计能力,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加强国际市场拓展,整合国际优势资源。
另外,允许技术改造普惠性投资补贴政策与其他技术改造资金计划实施政策叠加,市区两级最高可补贴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金额的60%,最大程度降低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的成本,激发企业技术改造动力。
《报告》提出,进一步加强土地空间保障力度。严格控制“工改居”和“工改商”,对区块线内普通工业用地调整为新型产业用地进行严格管理,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和光明区区块线内新型产业用地面积原则上不超过辖区区块线中工业用地总面积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