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以“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20年荏苒,高交会已成为深圳一张闪亮的名片。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高交会也走到了二十年的关键节点。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国际性科技盛会,高交会已然成为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自1999年首次举办以来,高交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9届,有“中国科技第一展”之称。
一场展会与一座城市共同成长,昔日的“世界工厂”正成长为“创新之都”。高交会背后,是深圳产业的数次锐意转型,众多创新型企业在这片热土萌芽、成长、壮大,源头创新技术不断诞生于此,“深圳制造”亦正在全球舞台不断刷出存在感。
从荔枝节到高交会
少年刘若鹏第一次听说了“纳米”的概念
拥有毗邻香港、土地和人工成本低等优势,深圳从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三来一补”加工制造快车道。自此,一座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初露锋芒。
“只要有货源,就不愁没销路。”上世纪90年代初,潮汕人陈海升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进入电子元器件市场。他回忆说,“元器件是那时深圳的‘特产’,市场‘简单粗暴’却充满机会。”
上世纪末,深圳走到了“三来一补”增长乏力的路口,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荔枝节也在这个当口被改为了高交会。正是这一“改”,为深圳打开了一片崭新天地。在1999年举办的第一届高交会上,少年刘若鹏第一次听说了“纳米”的概念。
创新之火悄然间在南粤大地燎原。如今,陈海升创办的美隆电子已将产品销售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还在深圳机场开了一家“机器时代”零售店,汇聚120多家智能机器企业的产品。刘若鹏已经成为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带领的光启更是高交会的“常客”,超材料领域的专利数量占过去10年全球申请总量的86%。
从“三来一补”电子信息产业重镇,到高速发展、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大都市,深圳离不开“创新”等关键词。而高交会,正扮演着助推者的角色,不仅助力深圳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成为了这座城市不可替代的集体记忆。
从一个展位到登上世界舞台
马化腾拿着改了66个版本的计划书跑遍展馆
1999年,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起点,首届高交会即有2856家企业参展。
这一年,马化腾拿着改了6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跑遍了高交会展馆,推销QQ和腾讯,最终得到了IDG和盈科数码的重视,拿到了腾讯公司发展史上第一笔风险投资220万美元。
今年,早已是明星企业的腾讯迎来它的20岁生日,并正式启动新一轮整体战略升级——在连接人、连接数字内容、连接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更适合未来趋势的社交、内容与技术的融合。“我们曾为凑出必须的营运资金而四处奔波、夜不能寐,甚至试图卖掉我们的QQ软件,幸运的是,借助第一届高交会这个平台,我们获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加快了创新步伐,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马化腾如是说。
1999年,同样是朗科迎来转机的一年。这一年,邓国顺和成晓华发明了全球第一款闪存盘(即U盘),并把它带到高交会的一个小展台上。自此,U盘迅速取代磁盘、光盘,成为最主要的移动存储产品。
腾讯、朗科之外,还有大批深圳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高交会的一个展位到世界舞台的亮相,是深圳不断发起创新突击的缩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说,“10年前,我们更多地专注于‘E’(Engineering工程);此后,我们逐渐转入‘T’(Technology科技),关注核心关键技术;现在,我们进入‘S’(Science科学)领域。从‘E’‘T’到‘S’,正是一座城市不断向源头技术进发、不断提高自身创新力的表现。”
“中国科技第一展”助推源头创新
诺奖得主从“路过”到扎根深圳组建实验室
高交会作为技术风向标、行业风向标、创新风向标,成功实现了高新技术领域国际合作链资源的整合,而深圳也开始发力诺贝尔奖实验室组建,更深层次推动源头创新。
创新人才正在深圳汇聚。从第一届高交会仅有5个外国团组参会到第十九届高交会49个外国团组参加,累计已有15位诺奖获得者、100多位各国政府部长级以上的高级官员、400多位跨国公司的决策者等出席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而今天开幕的第二十届高交会将有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格拉布斯、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村修二等参与。
近年来,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作为深圳“十大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目前已有超过10家诺奖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的深圳劳特伯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实验室,用11年时间,让一批高端医学影像科研成果成功实现了产业化;深圳市中光工业技术研究院暨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在深圳揭牌,其瞄准的是世界级、颠覆性的新一代照明技术及其背后的万亿级规模产业;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正式进驻南方科技大学,并设置新医药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中心、新能源研究中心……
新华社报道称,显而易见的原因是深圳推行各种力度极大的引才政策,尤其是在吸引顶尖人才方面不遗余力。深圳市提出,到2020年引进不少于10名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科学家来深组建实验室,深圳市将给予每个实验室最高1亿元的建设资助。而几乎所有来深建立科研机构的诺奖得主都看中了深圳的科技、产业和创新“基因”,瞄准深圳的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
从一流科学家相继到访并在深组建实验室,到苹果、ARM、高通、英特尔等国际巨头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腾讯、华为、大疆、柔宇、光启等本土知名公司拓展国际化布局……深圳正以全球化的视野,加速推动世界一流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流动,并以更优化的方式聚集和发挥顶尖人才的作用。
■数读
20
从1999年到2018年,高交会迎来20岁生日。
1999
第一届高交会1999年成功举办。此前深圳停下举办多年的荔枝节,决定以科教立市的理念发展高交会,扩大招商引资。
5
第一届高交会仅有5个外国团组参与。
21万
20年来,高交会催生了一大批自主创新性的高科技企业,目前高交会的参展项目累计超过21万个。
78.67%
按过往19届高交会参展商性质划分,78.67%为企业,8.16%为科研机构,5%为个人,2.96%为高等院校,2.96%为政府事业单位,2.25%为其他。
■他说
高交会是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绝佳平台
高交会是一个综合性的展会,是工业界、金融界和政府互动的平台。这里走出了很多成功的企业,以先进院为例,我们每年都有100个以上的项目参加,今年更会有超过200个项目展示,这对先进院来说是一个协同创新和产业成果转化的绝佳平台。
这一作用是目前其他展会难以比拟的,其根本原因,还是深圳本土的科技创新氛围足够浓厚。虽然我们不是在展会上直接达成合作,但每一年的高交会,先进院的老师都会与数百家企业进行深入交流,随后通过访问等形式,形成产学研等多元化的合作形式。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院长助理、深圳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
高交会助力深圳从“闯”到“创”
今年是奥比中光连续第四年参加高交会。2015年,我们在第十七届高交会上展示了公司所量产的第一代3D感知芯片及产品。高交会作为全球重要的产品展示与推广平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向市场推出奥比中光在3D传感领域的重大突破及技术成果。
最近几届高交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展示的高科技产品越来越多,尤其是围绕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的产品越来越丰富,人工智能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实现了由改革开放试验田到创新驱动引领者的转变,从“闯”到“创”的经济转型,离不开深圳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产业布局。深圳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期间,高交会挥了巨大的作用。
——奥比中光高级副总裁陈彬
让技术流通起来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
高交会犹如江湖的武林大会,各门派各行业都出来走街串巷、进行交流,所以必然会人山人海,专业人士和看客都很多。它不同于专业展会,而是会有形形色色的技术交流,犹如化学反应一般,最终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高交会承载了深圳科技产业的发展,见证了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高交会是深圳企业的主场,这里不仅记录了企业发展的历程,也推动了深圳科技企业的创新。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希望打造出一套全球首创的视觉智能系统——城市大脑,这其中涉及智慧城市、医疗、教育等方方面面的细微数据,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高交会这类平台。高交会可以让技术流通起来,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
——云天励飞销售总监汪满平
在科技大海中高交会代表了航行方向
高交会已经成为深圳的一个品牌,也是深圳每年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交易和全球推介的一个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深圳这座城市比预期得到了更多的积累和沉淀。
在深圳的科技产业发展中,高交会起到了航标灯的作用。在整个科技大海中,看到这个地方就知道该往哪里航行了。这是国内外交互、产学研合作、企业寻找项目、人才寻找灵感的交互大舞台,高交会里各式各样的论坛、展览,能够让很多人寻找到自己需要的灵感。
——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张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