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礼品在线
首 页
协会组织
政策法规
行业资讯
会员之家
联系我们

深圳供给侧改革创出“加减法”

【行业资讯】来源:深圳商报2017-02-16 10:52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深圳以创新驱动增强供给能力、以质量引领提升供给水平、以转型升级优化供给结构、以制度创新完善供给环境,创出一套深圳“加减法”:速度做“减法”,质量效益做“加法”;要素驱动“做减法”,创新驱动“做加法”;落后产能“做减法”,新兴产业“做加法”;政府权力“做减法”,市场活力“做加法”——实现了以创新强、结构优、速度稳、质量高的发展特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1月22日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方向发展。


继续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因此,深圳在《政府工作报告》定下的年度任务里,明确提出努力争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排头兵。发力供给侧,这一直是深圳改革创新的主阵地。在全国先行一步,也率先遭遇发展“天花板”的深圳,2010年就明确提出“深圳质量”全新发展理念,拿出“改革”的魄力,亮出“创新”的法宝,开启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发展路径转换,为实现新一轮更高层级的发展、构建未来长远竞争力破冰启航。


以创新驱动增强供给能力、以质量引领提升供给水平、以转型升级优化供给结构、以制度创新完善供给环境,深圳在改革实践中“演绎”出一套深圳“加减法”,实现了以创新强、结构优、速度稳、质量高的发展特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打造高质量供给体系


速度做“减法”,质量效益做“加法”


2011年,“深圳质量”首次写入深圳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在十一五期间取得年均13.5%亮眼增速的深圳,主动将十二五GDP预期增速调低至10%。这是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约束条件对深圳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发展战略路径思考、判断和选择之后的主动作为。谈及这次主动“减速”,深圳主政者这样回答外界疑问:“把速度变得适当一些,把更多精力放在追求经济发展质量上,为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产能留下空间”。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深圳坚定不移的选择,这场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越早转越主动,越早转阵痛越小”。


在速度上减挡,在质量上加力,创造了“深圳速度”的奇迹之后,深圳宣告将以“深圳质量”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标杆,多年持之以恒地把质量作为第一追求,使质量观在各行业各领域成为深入骨髓的价值观,促使深圳经济实现“价值含量”、“技术含量”、“绿色含量”的显著提升。这被很多学者视为是深圳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雏形,尽管当时这个概念还尚未提出。


几年后,当“国人到日本买马桶盖”引发全国大讨论,基本完成从“速度”向“质量”跨越的深圳已经参透其背后的经济学逻辑。深圳主要领导在很多场合谈到日本的马桶盖、德国的刀具等引发的思考——只有关注创新驱动下质量和标准的提升,真正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才能在新常态下谋求新的竞争力。


深圳加速构建大质量大标准体系,深化标准、质量、品牌、信誉一体化建设,对标国际一流的供给体系,瞄准中高端需求和细分市场,找准在世界供给市场中的定位。


作为丰富供给内容、优化供给结构的“助推器”,深圳把工业设计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出台加快工业设计的政策措施,建设5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举办国际工业设计大展,创办创新设计研究院,集聚了工业设计机构超过6000家;


高标准决定高质量的供给。深圳积极开展标准立法,出台《关于打造深圳标准构建质量发展新优势的指导意见》及其行动计划,加快构建涵盖经济、社会、文化、城市、生态等各领域的高水平广义标准体系,全面提升产品、技术、服务、工程、环境等各方面标准,引进国际一流的检验检测体系,推动从标准的跟随者、遵循者向创新者、引领者转变,以高标准倒逼供给质量提升。


把品牌建设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环,深圳实施品牌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立了覆盖全市商事主体的统一市场信用信息平台,推动企业树品牌、增信誉……


扩大设计优、标准高、品牌好、信誉强的中高端供给,着力以标准提升供给品质,以质量创造供给价值,以品牌塑造供给形象,以信誉拓展供给市场,推动供给体系质量不断升级,今天的深圳正努力在国际经济大循环、世界供给大市场中赢得主动,以更高质量的供给体系应对风险挑战、促进稳定增长、创造竞争新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在步入质量型经济轨道后,反过来激发和带动了速度的稳定增长,迈入令人艳羡的增速稳、结构优、效益佳的增长新常态。去年,深圳经济总量达到19492.6亿元,9%的增速更是位居全省第一。回溯这几年,2014年增速是8.8%,2015年全年增速是8.9%,深圳经济每年都能实现2000亿规模的攀升,总量处在一个明显的加速状态。对于外界“深圳经济缘何能够在下行压力下‘逆势增长’”的“深圳之问”,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给出答案:“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以质量优势对冲了成本劣势,以质量先行赢得了发展主动”。


形成一流供给能力


要素驱动“做减法”,创新驱动“做加法”


在新常态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迫切需要实现发展动能转换。率先遭遇发展资源能源瓶颈的深圳,早已先行一步,在要素成本驱动、大量投入资源、消耗环境的发展方式上做减法,在创新驱动上做加法,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从供给端入手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供给能力全面跃升,形成以创新为鲜明特征的供给优势。


创新的水平决定供给的能力。创新能力不强,被习近平总书记喻为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的决定性作用,提出要“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


作为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和打造“中国硅谷”的决心魄力,让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率先在深圳落地,着力推动创新从“追跑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加快建设国际化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以创新打造新动力、发展新经济、创造新供给、催生新需求,在“四个新”上做加法,不断刷新创新新高度、创造供给新引擎。


——在集中突破核心关键“新”技术上做加法,提高供给体系“技术含量”。


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圳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消费升级方向和供给侧短板,加快布局创新链和产业链,把50%以上财政科技类支出投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组建了约50个产学研资用联盟,超常规建设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2016年累计达到1493家,支持企业、院校、研发机构等加快突破一批基础技术、通用技术、“杀手锏”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努力在更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巨大的创新能力正在转化为创造新供给的强劲动力。2016年,深圳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再度提高至4.1%,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8037家,在4G及5G通信技术、超材料、新能源汽车、基因测序等领域,深圳技术已经开始跻身世界前沿,其中华为短码方案成为全球5G技术标准之一;生物、材料、太赫兹和无人机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以突破性技术创造新供给的领军机构,大疆公司以新技术创造了消费级无人机新市场,华讯方舟公司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块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宇科技成功研制出全球最薄的彩色柔性显示屏,成立两年就跻身全球价值超10亿美元公司“独角兽俱乐部”,未来可能带来显示屏产品供给的革命……


——在培育发展贴近需求的“新”机构上做加法,打造新技术供给的“生力军”。


近年来,一些“四不像”创新机构在深圳蓬勃兴起、蔚然成风。不论来自民间的华大、光启,生于体制内的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一旦落地深圳,都会被创新、产业环境“改造”为更加贴近需求的新型创新技术供给载体。深圳为各类创新机构采取的量身定制的政策措施,在基因组学、超材料、智能机器人、石墨烯等前沿技术领域,培育了70家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三发”一体化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正在成为源头创新、以新技术创造优质新供给的重要力量。


——在搭建集聚全球创新能量的“新”平台上做加法,增强供给竞争力。


面向全球,瞄准一流,确立了打造“中国硅谷”“小目标”的深圳,在更大范围集聚配置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的“孔雀计划”,“十三五”期间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10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2000人、新增技能人才110万人;积极在美国、欧洲和以色列等地布局海外创新孵化器,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等在全球建设了250多家研发中心,引进了一批跨国公司在深设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


——在完善创新创业的“新”体系上做加法,丰富供给主体。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形象概括了深圳创新科技企业格局。实际上,在大力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具有成长力的中小企业的同时,深圳还加快打造国际创客中心,制定支持创客发展的政策措施和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覆盖大中小学的青少年创新专项计划,去年成功举办全国“双创”周主会场活动及第二届深圳国际创客周,“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的创新创业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不断完善的全链条多层次创新体系,正为深圳供给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在创新驱动上所做的不仅仅是“加法”,还有“乘法”。


被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市长许勤反复提及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的打造,实现了包括观念、文化、科技、金融等多方面、多层次、多要素创新的联动叠加,聚合了创新跨界要素,成为“乘数因子”助推深圳创新实现“倍增效应”;今年,深圳还将以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为着力点,开启创新“十大行动计划”,从基础创新、源头创新方面集中发力,推动创新生态再优化、创新能力再突破、创新经济再升级,真正做到“人有我强,人强我优”,不断强化创新驱动的先发优势,努力形成国际一流的供给能力。


构建满足需求升级的供给结构


落后产能“做减法”,新兴产业“做加法”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是对深圳转型升级的高度概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减法”运算,在转型升级实践中体现更为直观。坚持存量供给优化和增量供给优质并举,深圳淘汰不符合城市发展方向定位的落后产能、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同时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等先进产能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以结构优化促进供给升级。


在决定深圳转型升级成败的十二五期间,深圳累计淘汰低端落后供给企业1.7万家,2016年,再淘汰转型低端落后企业1400多家,腾出宝贵发展空间,瞄准更高目标,围绕需求链部署产业链,率先构建满足需求升级的供给结构。


一方面,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加快优势传统产业竞争力提升,大力培育未来产业,形成转型升级的“四路纵队”,实现可持续的产业供给。


一方面,继续发力实体经济“主战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把发展高端制造、精密制造、智能制造作为突出任务,把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活力作为核心路径,把扩大高质量投资和降低营商成本作为重要抓手,把大力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教育作为关键支撑,厚植更加坚实的供给侧根基。


一方面,为实体经济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创新供给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有效对接。互联网“+制造”、“+商贸”、“+教育”、“+医疗”、“+文化”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蓬勃发展。


再一方面,在产业转型的同时加快区域转型升级,为高端产业项目落地提供空间载体。以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为代表的16个重点区域加快开发建设,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区、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光启未来科技城等园区启动建设。华星光电第11代液晶面板、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等一批为深圳经济提供增长后劲的重大项目开工,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深圳阿里中心、百度国际总部等一批总部在深圳集聚。


产业结构体现供给结构,深圳的产业转型升级有力提升了深圳制造在全球供给市场中的竞争力。如今深圳产业结构凸显可喜的“三个为主”——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提高至53%左右;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超过75%;三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占GDP比重60.5%,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高至70%以上。在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深圳诞生了本土世界500强企业5家,营业收入超五百亿元企业达22家,其中超千亿元企业11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到346家。


转型升级,深圳一直在路上。把握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的趋势,大力发展定制式制造、网络化生产,既以新兴产业发展扩大增量供给,又以传统产业升级优化存量供给,使产业结构跟上需求变化,让供给侧跑赢消费端,不断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深圳正在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


持续优化供给环境


政府权力“做减法”,市场活力“做加法”


有专家认为,从政府改革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谓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时间里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


这个论断在深圳的改革实践中得到了注解。在深圳主政者看来,深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破题的一个最佳突破口,就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深圳在政府审批上做“减法”,在规划政策编制、标准制定、服务企业上做“加法”。


简政放权,强区放权,深化投融资体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部门权责清单,不断提升政府效率。同时,政府把精力从审批转移到加大精准性、组合型政策供给上来,突出供给侧关键环节,深圳去年密集出台科技创新、企业竞争力、人才优先发展、人才住房、高等教育等“一揽子”政策,找准“痛点”集中推出235条措施;设立重大产业、军民融合、并购、中小微企业发展等系列基金,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引导更多资金向有效供给配置。


深圳在政府权力上做“减法”,在激发供给主体活力上做“加法”。


取消转移下放293项市级行政职权,清理规范53项行政职权中介服务事项。“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是深圳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缩影。改革减轻了商事主体负担,极大激发了创业热情,到2016年底,深圳新增商事主体56万户,增长26.2%,累计达265万户。


深圳在企业负担上“做减法”,在补短板上“做加法”。


开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行动,实施“营改增”、调整“五险一金”、取消15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措施,政府回购龙大、南光、盐排、盐坝多条高速公路并免费通行,2016年全年,就为企业减负超过1200亿元。


同时,全面加大补短板力度,加大投入力度,系统推进实施跨年度十二项重大民生工程、年度民生实事和民生微实事,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仅2016年就在教育、医疗、交通、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实施159个项目,完成投资927亿元。在深圳制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中,3年计划补短板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加快建成布局科学、覆盖全面、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有为有不为,不缺位不越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摸爬滚打发展起来的深圳,深谙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辩证关系。争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排头兵的深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着力以改革破除供给约束、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制度供给,着力以开放集聚高端资源、提升配置能力、拓展供给空间,率先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供给环境,形成有利于供给要素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供给活力。


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深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这道“加减法”还在继续深化。


    深圳市工艺礼品行业协会

    电话:+86-755-83040066        传真:+86-755-83040080        客户服务QQ:53412612(群)

    版权所有:深圳市工艺礼品行业协会        网络实名:深圳礼品在线

    网站建设:亚太纵横创意机构 0755-26523653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9054103号-1         网站邮箱(E-mail):szlpxh@126.com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